中金研究院趙楊:加強社會保障兼有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效果,有利於釋放消費潛能
1月4-5日,“2025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”在上海舉行,主題為“千帆過盡 萬木春發”。中金研究院董事總經理趙楊出席並演講。

趙楊談到,當前居民消費疲弱既有中長期的結構性因素,也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,因此政策也需要有針對性從短期和中長期入手。
他指出,一方麵,短期內建議加大逆周期政策的力度,以應對周期性衝擊;另一方麵,在中長期建議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,通過綜合性改革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。
趙楊強調,“社會保障政策兼具周期性和結構性,有一舉兩得的效果。”
具體而言,他指出,從短期看,建議加大政府逆周期調節的力度,其主要作用是擴張總需求。在財政方麵,可考慮提高消費性支出占比,其關鍵是提高重點人群的轉移支付。“麵向重點人群的轉移支付本質上是麵向家庭,直達消費。”
他認為,財政補貼以消費券形式發放更能夠帶動居民消費。他以中國香港為例,指出2021年香港通過給居民發放消費券的方式刺激消費,據測算,香港消費券的邊際消費傾向超過80%,對應的消費支出乘數在2以上,具有明顯的消費促進效果。
中長期看,趙楊表示,可以改善收入分配結構,提高居民部門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。首先,改革現有稅收體製,完善財政收支體係。
其次,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市場改革:一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,拓寬我國居民投資渠道;二是完善我國信貸市場;三是探索建立個人破產製度。
最後,改善居民對未來長期中的收入增長預期也非常重要。趙楊提到,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“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,提升消費能力、意願和層級。”在他看來,可以圍繞中低收入群體的增收減負出台相關舉措,具體來看,包括設定收入增長目標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、增加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撥款等。
趙楊總結表示,加強社會保障兼有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效果,既能有效應對短期的周期性下行衝擊,促進經濟企穩回升,又能從中長期改善收入分配結構,降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動機,釋放消費潛能。
留言0